宣传片拍了两天,给季铭的印象,除了使劲耍帅之外,就只剩下一个字“快”!
不停地换衣服,不停地换鞋子,不停地换地方,不停地追太阳、追月亮,总之就是快飞起来的那种感觉,季铭无论是拍电影,还是弄话剧,其实尤其是话剧,一点一点磨的那种,特别精细,所以他的工作习惯没有这么快的。
全新的体验。
这两天,同时也拍摄了一期意大利版《elle》的封面,这算是一个综合资源——一方面是季铭通过戛纳,通过菲家代言在意大利确实已经有知名度,另一方面也是菲家给他找来的一封资源。
代言奢侈品就有这么一个好处,自带时尚资源。
因为这些时尚期刊,跟不同的奢侈品品牌之间,都保持着一个商业和非商业的联系,比如奢侈品需要时尚期刊的推广,期刊也需要品牌提供各种各样的新品——所以很多期刊编辑,她都可以一直穿新衣服,穿一天,然后挂回去,换一件。
这次意大利版的《elle》,也是取了个巧,因为反正也是要穿菲家衣服的,所以就在贝里尼拍摄的间隙一起拍了。
除了封面和内页的照片之外,里头也有一大部分要被菲家拿来做宣传用。
第二天结束的时候,两个工作就同时都完成了。
贝里尼和意版《elle》的主编,就跟季铭一块站在那儿选片,拍的非常多,唰唰唰地走,那俩,尤其是主编眼睛跟探照灯似的,杂志工作人员就看她的表情,一动不动就往下刷,眉眼有任何一点变化,就停在那一张。
叹为观止。
谁说意呆利工作效率低的。
“这一张,”贝里尼突然说了一句。
季铭看了一下,这是他经过了一个菲家门店的橱窗,里头错落放着四双女鞋,外面是阳光正好——不过光线亮度这些都可以后制,主编选片还是第一个看人,看季铭的表现力,第二个是看构图,是不是足够精妙,第三个看瑕疵,有没有一票否决的瑕疵在,比如配色犯了大忌这一类,如果有那就不用讲了,把衣服换个颜色,那种事情在顶级杂志上比较少,对于单品,要有基本的尊重。
主编端详了好一会,才点头:“留。”
选了很久之后,才筛出6张来,接下来就要从这6张里头选出11月刊的封面来。
“她很满意。”杂志的工作人员,一个雀斑小女孩,跟经过的季铭嘀咕了一句,一脸轻松。
在国内,现在他去拍《芭莎》这些杂志,其实一边儿的小工作人员,很少敢单独跟他说什么了,往往只能在大家一起笑,或者一起聊天的时候插几句嘴——等级意识,无所不在。
但他在意大利,还没到那个份上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