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是相对于此时此刻的常规表现,是有特定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如果我们能打破它,拥有超越常规的表现,我们就能称之为有格局,至于格局大小,不在事情大小,而在于我们超越常规的认知高度,信心程度,以及执行力度!
远离没有格局的人。之所以没有说寻找有格局的人做朋友,是因为这样的人较为稀少,且即使是有,也不一定能成为朋友,但尽管如此,我们知道,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大约取决于你的五个亲密朋友的平均,我们也许很难找到有格局的人,但可以轻松辨别出没有格局的人,远离没有格局的人,是我们培养格局的第一步。
跳出去。跳出时空情境的限制,以一个更加理性的旁观者身份去解读,作为理性人,我们通常能做出有格局的选择。
如何跳出去?关键是心理距离,在心里模拟,如果是你一个朋友面临你的情况,你会如何劝说他?这种心理替换思维非常有用,但刚开始需要借住纸笔,仅仅是心底模拟,通常无法真正以第三者代入情境。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我非常喜欢,参透这两句话,人生最起码要少一半的烦恼!
认知的力量。我们思想的高度,行为的力度,取决于我们的认知程度,我们是否真的看清楚了,是否真的坚信!
如果想做一个有格局的人,我们需要远离低格局的人和事,也需要“心理距离”这样的辅助技巧,但它们都属于外部的调节手段,有用,也很有必要,但更关键的是培养我们认知的高度和深度,格局,从本质上来讲,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心智模式,也就是认知!
谈到格局,很自然地就想到“时间的深度”和“空间的广度”,如果任何一件事情,我们都能做到在时、空这样的维度中去思考,必然是一个有格局的人,那么如何培养这两种认知?
我们做的每一次权衡,每一个决定,都是有意义的,我们能看多远呢?这直接取决于我们的长期目标(价值可能更贴切),在长期目标的时间跨度内,长期目标就是我们的判断标准,与目标相吻合的事情,价值得到加强,与目标无关的,甚至是相反的,价值就会被削弱。
正是长期目标的时间纵深,修改了事情的意义,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没有明确的长期目标,时间纵深基本为零,多根据事情的现实意义进行取舍,为一时的得失挣扎彷徨,无所谓格局,当然这里并非贬义词,对于一些人,有1年、3年、5年甚至一生的长远目标,通常而言,时间跨度越长,事情的意义变化越大,一件普通人在意的事情,在他们眼里,可能毫无价值,表现出来的就是格局。
要想有空间的广度,首先是要有足够多的阅历,足够多的经验,坐井观天的人,见识少的可怜的人,肯定是很难形成大格局的,但仅仅是多看,多经历,还远远不够,我们不仅要尽可能的看到全貌,更要看到系统,看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用系统的眼光看事情。
所谓因果,大体如此。
对于王剑来说,肯定也明白这个因果关系。
首先,当年公孙述带手下举行仪式,跑路秘境以后,该如何收拾人心?难道其手下的军头悍卒,就没有想要回家的想法?
哦对了,当年那些军人尽可能的携带了亲人,但毕竟还有当地被掠夺的百姓,他们难道不愤怒不反抗吗,这可不是rg游戏,在这个法术世界,哪怕你是大宗师,如果不打起精神来,被一个毛孩子捅死是非常正常的。
起码在王剑所看过的一本野营杂记里,就准确的记录着,要求人在野外的时候,时刻在帐篷外布置小陷阱,以防备野兽和袭击,这种睡觉时候或者不注意的时候被做掉,是非常正常的。
故老相传,传说中的大侠郭靖,就是在孩提时代,弄死了一个无限接近于大宗师的强者,最后一下子崛起的。
如果说,推演下来,就会发现,当年公孙述很为难啊。
而事后对比,公孙述只怕是用的是最极端的独裁式统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