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州城外,白云蓝天。
万里黄沙做校场,缕缕白云做旌旗,从凉州吐蕃军、肃州龙王军、瓜沙归义军中精中选优挑出来的各一万骑的精锐铁骑,再加上艾义海本部的五千骁骑兵合兵一旅组成的远征大军经过三天的整合备战,秣马励兵,如今盘马弯弓,正候令出塞。
马鸣风萧萧,红曰照大旗!
一杆火红的“杨”字大纛高高飘扬,秋风吹过,猎猎有声。勒骑肃立的士兵立即齐刷刷地向东望去,一轮红曰下,杨浩亲自来为他们饯行了。
随同杨浩而来的,是瓜沙二州的地方官吏、士绅名流、乡里耄耋,除了准备随同大军赶赴高昌国的使团队伍,后边还有几十辆车子,荷牛载酒,以为犒军之用。
“呜~~呜呜~~~”
杨字大纛一出现,军阵之中便兵甲铿锵,旌旗飞扬,数万精骑徐动如林,向高垒一丈的黄沙土台靠拢。
这番出兵,杨浩发动了瓜沙的士绅名流,乡里父老,打出保家卫沙,抗喀援于的旗号,更利用三天的时间,做足了宣传功夫,将援救于阗的重要意义直接和河西走廊的兴衰和瓜沙父老的存亡挂上了钩。
每一个百姓、每一个士卒,现在都已知道于阗大乱,阻塞东西,他们不但无法重现西域古道的兴旺,而且将因道路阻塞,不得通商,渐渐变得和高昌国一样贫穷落后。
每一个百姓、每一个士卒,现在都已知道,喀拉汗人穷形极恶,他们一旦占领于阗,就会继续东进,威胁敦煌的安危,敦煌的佛寺、塔林都会被捣毁,所有的僧侣和虔诚的信徒都会被枭首焚尸,整个河西将陷入无尽的战火,所有的百姓都将变成他人的奴隶。
其中有多少夸大其辞且不去管,宣传是很有效果的,同仇敌忾之心已弥漫于整个瓜沙,原本一场遥不可及的战争忽然间变成了与他们生死攸关的一件大事,瓜沙父老、乡亲百姓自然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们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了这支远征军,每个士卒从百姓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都感觉到了自己负有多么重要的使命,他的长弓利矛,并不仅仅是去西域他乡作战,他在直接保护自己的父老乡亲,士气空前地高涨起来。
而今天,杨浩携八大世家、地方官吏、士绅名流,以及德高望重的乡里耄耋隆重检阅远征部队,更是把这种荣誉感、自豪感和坚不可摧的旺盛斗志提到了极至。
杨浩徐徐登上了点将台,随之而来的人都在台下肃立,面向远征大军。
从台上看下去,正对着点将台的是艾义海的五千骁骑兵,飘扬的飞豹大旗下面,是同色同款的战袍甲胄、统一制式的锋利刀枪,军容威武雄壮。
马是雄壮魁梧的西凉健马,护甲披膊、火红的披风,随秋风一起,就像一片火烧云。秋风掀起披风的时候,可以看到他们肋下的弯刀,枪托上的长矛,侧挂的圆盾,他们的肩上俱挎一品弓,两壶狼牙箭满满当当的。
左右和后阵,便是凉州、肃州、瓜沙三路军阵。他们的武装和武器并不整齐划一,刀枪剑戟、棍棒鞭锏不一而足,同一队伍中,长短兵器、轻重兵器可谓五花八门,使用的弓箭也是各有不同,但是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威严凌厉,彪悍如虎的气势,却也丝毫不弱于艾义海的中军。
同样还是这些队伍,在与杨浩为敌的时候,他们消极怠战,士气低落,而落到杨浩手中后,稍加摆布,精气神儿就完变了个样儿,看在杨浩身后那些人眼中,不由得他们不对杨浩更生几分敬谓。
杨浩练兵,固然注重军纪军法,但是从芦州演武堂训练出来的各级将佐,本就是平民出身,他们更淡漠上下阶级、更注重官兵一体,素质一流的将校军官、保家卫民的同一志向,再加上绝不拖欠和克扣的军饷,使得这支队伍在杨浩手中迅速脱胎换骨,变了模样。
站在杨浩身后的人群虽然都是赶来劳军的,但是他们未必都与杨浩一心一意,比如本是沙州第二大世家的索家,如今已是大权旁落,虽说他们庞大的家族注定了索家在瓜沙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但是他们家族的人已经从瓜沙军政要职上退了下来,像九大世家中屈居最末的令狐世家,如今其家主都做了沙州别驾,如果索家今后不能出几个杰出人物,不能在瓜沙军政两界谋几个要职,那么不可避免的,三五代之后,在沙州九大世家中屈居末尾的很可能就是索家,甚至一蹶不振,彻底没落,没挤出世家大族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