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软文学网>历史小说>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7章 杂税
    王瑾没像青天大老爷一样在佛山到处乱转视察民情,有些问题当地的官吏乡绅肯定会遮掩起来,有些问题发现了也没用。

    佛山的经济状况还好,交通线打通了之后,基本的经贸往来已经恢复了。王瑾喊过本地的知县林铭,又询问了一下具体的情况。

    佛山刚刚升格为县,这个县令原是本地锦衣卫的试百户。本县人当本县的县令,这在正常情况下是决不允许的,但是现在情况特殊,闯军缺乏熟悉本地情况的人,只能先让他做一任再说。

    锦衣卫试百户在明朝是从六品的官,按理说投降之后应该提拔到五品才对。问题是明朝锦衣卫和卫所中的冗官太多了,正三品指挥使就一大堆,闯军现在级别最高的官才是三品巡抚,总不能给这帮人都授二品官。随便来个百户投降就授五品知府,那还得了?所以对于锦衣卫和卫所投降的官员,都提升一级俸禄,但实际任命的就不一定是什么官了。

    对于这些人来说,这种方式是吃亏的,他们原本的官位是可以世袭的,现在却变成了普通文官,涨的那一点俸禄能顶什么用。如果不是闯军有武力优势,这种办法绝对推行不下去。不过只要保证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的土地,这些高级军官也不至于惹出太大的麻烦。

    把这么多不稳定因素吸收进官僚队伍,王瑾是很担心的,但这是农民起义者建立政权时必须要走的道路。军营中的教育再怎么努力也补不上这么大的人力缺口,任用降人是必然选择。现在能做到一是在制度设计上多做提防,降低叛乱的风险。二来就是设法打赢下一场战役,别给他们叛乱的机会。

    另一时空山东、直隶、山西那么多投降大顺的士绅,在山海关大战之前哪一个不是服服帖帖。歼灭孙传庭之前有人背叛闯军,山海关大战后有人背叛闯军,但在这两次战役之间,却没什么叛乱。只要国家强大,一直走上坡路,绝大部分人就一直都是忠臣。让人性美好的最佳办法就是别去考验它。

    王瑾看林铭和李象履都有些欲言又止的样子,说道:“想说什么直说便是,林县令先。”林铭拱手道:“回禀长官,前日工人与雇主起了争执,下官奉知府知命调停,已让商户加了报酬。眼下有灾,又和明军打仗,生意不好做,县中商户觉得,今年的税有些重了。”

    后世许多人所称的什么“明朝不收商税”纯属扯淡,论苛捐杂税,明朝不比任何朝代多,也不比任何朝代少。只不过是由于基层烂得厉害,收归官府的数额太少,中饱私囊的数额太多罢了。

    闯军废除了铺面税这样无差别对所有大中小商人征收的杂税以及一些过于琐碎的税收,这些项目都很容易成为税吏的财源。闯军的税收主要针对大宗交易品,具体到佛山,主要是冶铁、制瓷、漆器、纺织、药材这些行业,此外还有契税、牙税这样的项目。

    大体上来说,税额比明朝要高一些,商户负担比明朝要轻一些,这个差额主要是来自之前胥吏和包税人的好处。这样一个比一般的府城还繁华的大市镇,既然能有李象履这样爱国到足以成为传说的地主阶级之光,当然同样也不会缺乏贪官污吏,有光就有阴影,这是无可避免的。

    闯军入城之后,也和在其他地方一样杀了个人头滚滚,王瑾估计,只要之后不出大岔子,制度约束有力,大概能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将官吏的中饱私囊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至于再往后他们会不会再被农民起义砍头,那就不是王瑾能管的了。

    “这可不是我能管的啊,要是税收有问题,要向广州府的户官汇报才行。”王瑾也官僚了一把。倒也不是故意推诿,而是这事的确不适合由他亲自过问。各部门各有各的业务,上级官长不了解情况就乱插手是不妥的。要是真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为了防止有人一手遮天,王瑾还会插手一下,一个县城税多税少这种事都要一省最高长官亲自管,下面的人是干嘛吃的。

    更何况,要是乡绅富商可以靠林铭作为中介向巡抚直接告状,然后巡抚就得管,那么给不给佛山的工人这样的权利呢?要是给了,王瑾还干不干别的了,咋不过来当知县?要是不给,将来雇主和工人冲突,巡抚衙门却只和大户有接触,屁股坐在哪边呢?所以,还是现在这个样子最稳妥,不管是谁都得按程序一步一步往上打报告。

    工人在之前要求加薪的运动中也成立了自己的行会,会首有权对府衙反映情况。第一代公推出来的工人首领多是刘新宇、李荆楚这样的人物,不过等他们卸任甚至当会首时间长了之后,工人行会的会首迟早要变成“工贼”,不过到那时天下已经统一了,有时间慢慢折腾这些内部关系。

    王瑾经常因此感到无奈,他再怎么折腾,最后也就是弄出个开明版的“康乾盛世”,来个威力加强版的大明。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就是,不管怎么样总比大清强。

    仔细想想,这也就可以了,还要什么自行车。还有人想在十七世纪的加勒比海废除奴隶制呢,人家说啥了。还有那在莫卧儿帝国搞农民起义的,带着捷克工农参加三十年战争的,他们都没叫苦呢,王瑾也没啥可说的了。

    大约翰有铳炮技术挂,印度大和尚有宗教挂,加勒比海那位有航海技术和武力值的挂,而王瑾的挂是闯军。放眼全世界,十七世纪的农民起义者中有比闯军立场更坚定的,有比闯军战术水平更高的,有比闯军在纪律更严格的,有比闯军更团结的,但要是把这些综合起来,还真没有任何一个势力有资格和闯军相提并论,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明朝这样有利于农民起义成功的客观条件。

    闯军的确足够难,但要说比惨,他们还真不算最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