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概就是这样。
当然,林越讲的时候,添进去很多具体的内容。比如朱家富裕每日山珍海味珠宝首饰绫罗绸缎,比如姐弟两个流浪时喝的河水如何凉要的饭食如何差,比如人贩子追赶他们时因为石头和路上坑洼被绊倒摔了几个跟头,比如小龙女多好看武功多高,比如朱玉娘学武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比如朱玉娘回玉带镇路上认识了一个年轻有为的青年两人渐生好感,等杀上土匪窝时才知道此人恰是土匪头的儿子,最后和青年决裂时的难过,亲自杀死土匪头的惊险,大仇得报时的激动,百姓收到财物的感激等等,都被林越描述的有声有色引人入胜。
故事讲完,厅堂里鸦雀无声。原来不但林小旭听得入神,就连原本在谈秋收粮食收成的林永明赵芸娘都不知不觉被吸引了。
“咳,咳!”林越咳嗽两声,故事有点长,一下说完还有点渴,就给自己倒了杯水润润喉咙。看三人都回神了,便明知故问的问林小旭:“阿秋,我的故事好听吗?”
“阿月,太好听了!”林小旭神情激动:“这是我听过的最好听的故事,比之前所有故事都好听!”
“嘿嘿,算你有眼光!”林越大言不惭,心想着,就市面上那些神仙鬼怪狐仙公主书生的老套路,自己编几个故事碾压一下还是木有问题的。
倒也不是林越自大,实在是市面上那些话本,除了情节老套,铺垫也不太足,像那本《武王封貔貅》,从头到尾平铺直述,对貔貅的凶猛描述有但不足,降服它的过程也没什么起承转合高潮点,糊弄一下小孩子或者没听过多少故事的人还行,到林越面前就不太够看,更不用说书的用词半白话半书面,一般人像林永明林旭这种理解起来略有些费劲,远不如林越的故事来的通俗易懂听得爽快。
“阿月,这故事是你编的?”林永明不是特别意外的问道,要是换了林旭,他肯定吃惊的不行,是小女儿就不是特别吃惊,毕竟阿月从小就聪慧过人。
“嗯哼,算是吧!”林越带点小得意的回道,还问林永明赵芸娘,“怎么样?听完有何感想?”
“编的挺好,听着比之前你爹讲的那些话本故事强!”赵芸娘现在是挺服气这个女儿了,不知道脑子咋就这么会想。
林永明也赞同:“是挺好,都能让戏班子排成戏唱了。”戏班子也会排些话本故事,不过都是挑市面上最火的那些话本故事排。林永明说林越的故事可以排成戏,就是觉得故事写成话本的话,也会很受欢迎。
林越听她爹这样说,高兴之余也不当真,因为市面上最受欢迎的那些话本故事,主角要么是帝王将相龙子凤孙贵女高官,要么本身惊才绝艳和这些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简单说就是有背景或者后台。她讲的这个故事,主角虚构出身平平,也不认识什么大人物,最后充其量也只是个游侠儿,社会身份一般。所以即便情节不错,也是先天不足。
道理说来简单,追名逐利,大多数人还是对离得自己比较远不了解的权贵高层更感兴趣罢了。后世那些热播剧,被追捧的主角们有几个是真草根出生的吗?即便是真草根出身,最后社会地位也不能低。人向往之的,才能火,才能流行。比如戏班排的《状元郎》的故事。
当然,要火也不是不可能,那就需要给主角安排一个社会或者历史背景,不再只是报仇雪恨,而是为国为民做些大事正事。那就不是普通游侠儿了,而是舍己为人、明大义、识大体、义愤为国难而发、铲除不平、伸张正义的大侠、明侠,就比较受人尊重了。比如金老笔下的主角们。
如果单从武侠角度看,古龙不逊于金庸,一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几乎可以吊打所有,但为什么百姓中的知名度传播度甚至社会地位,后者更高些呢?
林越自己寻思,除了故事好外,社会历史背景加成很大。中华上下五千年,就连最偏僻的村中的老农都能给你讲讲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每段历史都好比是一个大ip,在这个ip上写衍生同人,自然热度就高,关注的人也多。反之,没有这个底子,就只能靠人物和情节取胜,即便水平相当也略输一筹。城里戏班排演最多的戏是什么?毋庸置疑,《三国演义》,足以说明问题。
林越脑子里正胡思乱想呢,就被林小旭出声打断了,“阿月,阿月,”小伙伴略有些羞涩的开口问道:“那个朱小弟哪去了?他为什么不跟小龙女姐姐学武功啊?”
就跟每个人看剧看都会不自觉代入角色一样,林小旭也代入了,代入的是那个前面还很有存在感后面突然不见人的朱小弟。就在刚刚,林小旭又回味了一遍故事,姐姐拜师学艺武功有成后回家乡报仇雪恨行侠仗义,朱小弟呢?哪去了?小龙女姐姐那么好看那么厉害,朱小弟为什么不跟着姐姐一起拜师学武功?越想越奇怪,就忍不住开口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