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11-18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其🈘微妙。张宁在既有的秩序下拥有清白的身家和社会地位,方泠与他的关系便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很不平等;可过了🏉两天通过张宁引荐苏公子等人与她会面,只见苏公子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求一见而不得的心情,立刻又让方泠仿佛变得高不可攀。
在名士圈子里,方泠对苏公子这样的人都不🜴🆘太赏脸,犹自避在里间竹帘后面只闻声不见人;而苏公子🏵🞞等人执礼甚恭,好像在拜见什么大人物似的……确实名妓虽是贱籍,说起来地🇧🚼位低,对一般人而言却遥不可及。
张宁不禁暗自感叹一回,她哪里会缺人追捧,又何必放下身段去哀求别人的情意呢🎮?
和苏公子一起来的另外两个人也是才子⛿名士,谈论的是戏曲音律☫🎤。方泠虽是🟙女子,却在这等雅物上见识不凡,言谈之间常令名士们拍案称赞。
而张宁就有点🆏🎢💯像打酱油了,为了避免完全插不上嘴的尴尬🝭,他也凑热闹谈了一些笼统的观点,还好只要别说具体只谈大方向的概念,好像还像那么一回事🎙👤,不算出丑。
大伙💐🐼🅉谈起南戏北戏,张宁便说:😲🅒“北戏结构严谨、南戏流丽🁨🈖⚀悠远,若是集二者之所长,是否能开创新的流派?”
只是随口这么一忽悠,不料苏公子便极给面子,跟着用专业的论据为张宁的观点阐述了一番,认为这个方法可行。不知确实是张宁想法好,还是苏公子故意给面子的原因。他一直就想结交“顾春寒”,只有通过张宁才得偿所愿,因此他不能让张宁🌿🄵难堪不是。
张宁在戏曲方面实在是个半吊子,在碧园是听过不少戏曲,对此也了解♝了许多基本的东西,可要深入理解就不行了,毕竟是半路出家的业余爱好者,和“曲中谪仙”和方泠这号人根本没法比。就好像现代的足球,大部分人都知道踢进对方球门就算赢,可只有那些真正的爱好者才看得懂什么战术技巧,看一场精彩比赛才能津津有味;太业余的爱好者像张宁前世,看世界杯什么的就图个热闹劲,至于里面有啥高明之处就完全不懂了……
苏良臣道:“如平安兄所言,词曲唱腔可集南北之所长,若是顾夫人能在舞蹈手法上为新曲改进,新的唱腔必能有一番成就,可预料盛极一时绝非戏🗻言。”
受了苏良臣的鼓舞,他也🅰不怕贻笑大方,本来就没说自己内行,闹了笑话也没啥,便想起在碧园感悟出的点子:“既然要创新,就别拘泥于南北戏现有的本子,我们何不写一本新戏,就像《🈛牡丹亭》之类的更有娱乐性的东西?到时春寒梨园开业,也让顾夫人搏个好头。”
“何为牡丹亭?”苏良臣很配合地问道。
张宁便忽悠道:“我在扬州做判官时,于民间听了个传说。南宋时有个才女叫杜丽娘,一次游园做了个梦,与梦中的书生在牡丹亭畔幽会。醒来后相思成疾香消玉损,后来那书生进京赶考🏆🗲🟧路过牡丹亭,拾得杜丽娘的自画像,发现杜丽娘是他梦中幽🌿🄵会的佳人。几经周折让杜丽娘海魂复生,那书生考取🎫📿状元,二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个传说真是有趣。”竹帘后面传来了悦耳的声音,苏良臣等急忙屏住呼吸,全都侧耳听着。又听🏵🞞方泠道:“结局🚮尤其好,我挺喜爱的。”
顾春寒都表态了,苏良臣等人立刻就拍板说这本子好,绞尽脑汁赞誉了一番,唯恐落后,其间夹杂引经据典的文词儿,立马将故事拔😥🃛😣高了一个高度,好像除了娱乐大众还有什么特殊意义似的。
苏良臣一本正经道:“我看这样办比较好,这个本子先写成话本,刊印出来,🚋👶🍚由咱们家的印刷坊来操|办,能有个人气基础。”
张宁道:“正好近🂶📐🚀日我比🅰较闲,本子我来写,苏公子将曲完善,之后咱们再依照话本的剧情填词,完工后交给顾夫人排练。这样如何?”
“那敢情好,平安兄曾是应天🈘府才学第一的人,你来写本子再没有更合适的人了。”苏良臣道。
张宁表示压力不大,这种话本篇😲🅒幅不长、故事也🐂☭算简单,肚子里的墨水完全够用了。写个故事🈺🃙未必有写奏章那么难。